详情描述:
孩子在香港国际幼稚园读书到底怎么样呢?不妨来看一位香港家长的分享: 小悠小芊终落户国际学校,作为过来人的一点经验,或许可给大家借鉴。生怕在家孤独,小悠两岁已进playgroup,我们挑了以嬉戏为主的Anfield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(那时的学费较现在便宜得多),一年后,考进国际英文幼儿园。我们着重女儿的英语培训,但还是很倾向日后报读主流学校,所以举家由大围搬了往九龙塘,目标对准玛利诺与女爱心。 K1过得很愉快,问题在K2出现。小悠遇上了一个很「传统」的班主任,一开学,先来一场家长训话,大意是说K2是升学关键,K2一过就考小学,不能待升上K3才筹谋。「我不明白你们家长,常常说星期六、日是家庭乐,你要考上好的小学,每星期花一至两日来温习功课,一点不过份,否则将来如何应付名校的竞争?」说时那份狠劲,听得我们冷汗直冒。 噩梦陆续有来。在Anfield的熏陶下,小悠习惯了很自由的学习气氛,譬如抢答问题、遇到有趣的东西就随手拿起把玩,英文老师喜欢她的主动,班主任却视她为破坏课堂秩序的坏分子,有一次全班同学都得到糖果作奖励,独独是小悠一个没有。 是那位很爱锡小悠的外籍英语老师建议我们考虑国际学校的,她说在香港教了十多年书,见尽各种教育方法,小悠这脾性,往主流学校等于死路一条。国际学校是早一年入学的,我们惟有放弃K3,匆匆向主流教育制度说了再见。为免一家两制添烦添乱,我们后来把小芊也送进了姐姐的学校。 数年下来,我们没有后悔当年的决定,小悠小芊的英文很好,很爱阅读;由于二人读的是IB(国际文凭)课程,很着重培养国际公民(不是狭义的国民教育),在关怀社会、爱护地球、扶助弱势社群等方面,有很完整的一套;尤其喜欢学校在艺术、运动等方面,提供了很多发挥的机会。 爱心家庭成长服务社:没有港籍怎样让小孩在香港国际幼稚园读书? 随着国内中产阶级的崛起,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到美国,据《环球》杂志报道,2007年,中国大陆人数在600人左右;2010年这个数字达到5000人;而到2012年,超过了1万。而来自民间行业组织“母婴管理学会”的数据显示:2013年达2万人,2014年达到3万人,2015年达到5万人不止,2016年到达了8万人甚多。 这些在美国出生的孩子,多数回到大陆生活,在步入升学年龄,为孩子选择哪里就读成了父母需要考虑的问题。父母选择美国,多数是想让孩子将来能到美国留学,为了衔接美国课程可以从小让孩子接受国际教育。很多家长将眼光放到了香港,香港的国际学校办学历史悠久,师资优良,且有更好的英语语境,在为孩子选择香港国际幼稚园的时候,会遇到一个问题。 香港幼稚园、小学、中学,留学陪读等事宜,请关注爱心家庭成长服务社hkoe:SZ-HKOE。 父母没有香港身份,没办法为孩子申请香港国际幼稚园,那有什么办法可以申请香港国际幼稚园呢? 方法有三,父母移民香港、父或母到香港工作以及父或母到香港进修,这三种方式都能让孩子申请到香港幼稚园读书,且能更好的照顾孩子。 选择去香港上学,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。申请香港学校的要诀,就是要懂得把握成功的机会!申请香港幼、小、中、大学位,请联系爱心家庭成长服务社黄老师。
联系人 | 何文 |
---|